您的位置首页 >经典说说 >

141句陶渊明诗歌代表作的艺术特色精选文案

导读 陶渊明的诗歌代表作 1、陶渊明诗歌代表作是什么 (1)、今日与大家分享陶渊明的几首好诗,感受这位伟大诗人的魅力。 (2)、     (7)纪:经营,料理。不吾欺:即“不欺吾”。 (3)、这...

陶渊明的诗歌代表作

1、陶渊明诗歌代表作是什么

(1)、今日与大家分享陶渊明的几首好诗,感受这位伟大诗人的魅力。

(2)、     (7)纪:经营,料理。不吾欺:即“不欺吾”。

(3)、这是一首真真正正劳作的诗,非久居田家而不可得,宁静平和充实的天趣使然。又虽累得半死也不忘说一句“但使愿无违”,可见其率性的人生。

(4)、萧统《陶渊明传》: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

(5)、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

(6)、君子死知己,提剑出出燕京;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

(7)、诗人在自己的庭园中随意地采摘菊花,偶然间抬起头来,目光恰与南山相会。

(8)、温馨提示:承接家用电器选购使用维护保养网上专业人士(限上海市)

(9)、大钧无私力,万理自森着。人为三才中,岂不以我故!与君虽异物,生而相依附。结托既喜同,安得不相语!三皇大圣人,今复在何处?彭祖爱永年,欲留不得住。老少同一死,贤愚无复数。日醉或能忘,将非促龄具!立善常所欣,谁当为汝誉?甚念伤吾生,正宜委运去。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10)、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11)、当然,陶渊明毕竟是一个生活在一千多年前封建社会的士大夫,在他的思想和诗文中不可能不存在许多安贫乐道、及时行乐、避世消极的东西。但后世历代的文学评论家和选家出于自己的阶级偏爱,多着重欣赏和赞扬他这方面的特点,认为这才是陶渊明诗文的精华所在。

(12)、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嶕峣。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

(13)、这些道理,如果直接写出来,诗就变成论文了。

(14)、年轻时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性格,生来就喜爱大自然的风物。错误的陷落到仕途罗网,转眼间远离田园已十余年。

(15)、《与魏居士书》:近有陶潜,不肯把板屈腰见督邮,解印绶弃官去。后贫,《乞食》诗曰“叩门拙言辞”,是屡乞而惭也……一惭之不忍,而终身惭乎?此亦人我攻中,忘大守小,不受其后之累也。

(16)、陶渊明早岁满怀建功立业的理想,几度出仕正是为了要实现匡时济世的抱负。

(17)、(2)第陶渊明的田园诗以极大的热情歌咏农业劳动中和与农民建立的友谊,这方面的代表作有《归园田居》的第三首(种豆南山下),这首诗真切地抒写了自己参加劳动的感受和自己希望庄稼顺时生长的意愿。《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一诗,写庚戌岁秋收时的愉快心情和表示愿意长期躬耕的志趣。 

(18)、“结庐在人境”四句,就是写他精神上在摆脱了世俗环境的干扰之后所产生的感受。

(19)、《饮酒·结庐在人境》就是一首这样的“醉语”,它借酒为题,写出了陶渊明对黑暗社会的不满,流露出了对宁静自由的田园生活的热爱。

(20)、全赋沿用比兴手法,情思缭绕,逐层生发,词藻华丽,变化自然,既写出美女的姿色,又写出了美人良好的品德和崇高的志趣,因此获得后人“如奇峰突起,秀出天外,词采华茂,超越前哲”的高度评价。

2、陶渊明诗歌代表作的艺术特色

(1)、我在南山下种植豆子,地里野草茂盛豆苗稀疏。

(2)、傍晚时分南山景致甚佳,雾气峰间缭绕,飞鸟结伴而还。

(3)、陶渊明传世作品共有诗125首,文12篇,被后人编为《陶渊明集》 。

(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句是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名句。因为有了“心远地自偏”的精神境界,才会悠闲地在篱下采菊,抬头见山,是那样地怡然自得,那样地超凡脱俗!诗人不采别的花,而偏偏“采菊”,表现出诗人对菊花的喜爱,并以菊作为高洁的象征。后句“悠然”二字写出了诗人恬淡、闲适的心情;“见”字用得好,“见”更能显示出诗人采菊时,未留心、不经意间与庐山美景猝然相遇的“悠然”情态,从而标志出诗人悠然、淡泊,超脱于尘杂之外的情愫,自然真切。“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写傍晚山光秀丽,飞鸟结伴返回山林,万物自由自在,适性而动,表达了诗人摆脱官场束缚,悠然自得、恬淡舒适的心情。

(5)、很难想象陶渊明竟然对荆轲感兴趣,很难理解他也能写出如此慷慨悲壮“金刚怒目”的诗篇。宁愿相信晋宋易代,他不是在为自己抒胸臆,而是在为曾祖续豪情!

(6)、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

(7)、2《归园田居》共五首(一本作六首)。第一首诗从对官场生活的强烈厌倦。

(8)、砍柴之人对我说到:全都已经去世了再无后人。

(9)、这是一首真真正正劳作的诗,非久居田家而不可得,宁静平和充实的天趣使然。又虽累得半死也不忘说一句“但使愿无违”,可见其率性的人生。

(10)、鸟儿为有了依托的地方而高兴,我也喜爱我的茅庐。

(1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12)、《归园田居》为著名诗人陶渊明所作,一共5首诗歌描写了诗人重归田园时的新鲜感受和由衷喜悦。

(13)、陶渊明代表作品有《陶渊明集》里《饮酒》《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

(14)、酒杯积灰,酒樽也感到羞耻;寒菊空自开放,也让人难以为情。整整衣襟,独自个悠然歌咏,深思遐想勾起了一片深情。

(15)、陶渊明对后代的影响主要是积极的。但也包含了不少明哲保身、安分守己、人生如梦、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歌以田园生活为题材,开创了田园诗歌新的艺术境界,使田园诗歌在唐宋以后成为诗歌的重要内容。

(16)、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17)、秋天的菊花颜色美好,采摘下沾着露水的菊花。

(18)、这种社会动乱不仅给人民带来灾难,同时在社会上层也造成严重的不安全感。 这使陶渊明的政治雄心不能不有所消减。另一方面,在这种权力争夺之中,一切卑污血腥的阴谋,无不打着崇高道义的幌子,这使秉性真淳的陶渊明也难以忍受。

(19)、诗人从南山美景中联想到自己的归隐,从中悟出了返朴归真的哲理。

(20)、诗人在《归去来兮辞》中曾这样写道:“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他以云、鸟自喻,云之无心出岫,恰似自己无意于仕而仕;鸟之倦飞知还,正像本人厌恶官场而隐。本诗中“飞鸟相与还”两句,与《归去来兮辞》中“鸟倦飞而知还”两句,其寓意实为同一。

3、陶渊明的诗歌代表作有哪些

(1)、露水出现了,暖风已经停息。空气澄澈,日月星辰分外光明。飞去的燕子已不见踪影,飞来的大雁萦绕着余音。

(2)、年轻时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性格,生来就喜爱大自然的风物。

(3)、相知何必旧,倾盖定前言。有客赏我趣,每每顾林园。谈谐无俗调,所说圣人篇。或有数斗酒,闲饮自欢然。我实幽居士,无复东西缘。物新人惟旧,弱毫多所宣。情通万里外,形迹滞江山。君其爱体素,来会在何来?

(4)、于是便有了诗最后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我可以在这里领悟到人生真谛,却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把它说出来。

(5)、     (6)此理:指上述与邻居交往的乐趣。将:岂,难道。胜:强。高。无为:不要。去兹:离开这里。

(6)、  排斥了社会公认的价值尺度,探询作者在什么地方建立人生的基点,这就牵涉到陶渊明的哲学思想。

(7)、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官员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挂冠去职,并赋《归去来兮辞》,以明心志。

(8)、来到这个世界上的都应该成为兄弟,又何必只是骨肉之亲呢。

(9)、     (2)登高:登山,指游赏。赋新诗:即作新诗。

(10)、衣衫被沾湿并不可惜,只愿我不违背归隐心意。

(11)、这是陶集中的臻品,在中国诗歌史上也同样璀璨。其艺术水平之高相信放在任何一部伟大的诗篇前都毫不逊色。魏晋最重玄学,尽管陶渊明不是玄学家,但他也在“言意之辨”。想到他的“二顷五十亩种秫”、二万钱悉送酒家,可见酒在他生活中的重要。

(12)、沈约《宋书·隐逸传》:潜弱年薄官,不洁去就之迹。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所著文章,皆题其年月,义熙以前,则书晋氏年号;自永初以来,唯云甲子而已。

(13)、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14)、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15)、谢灵运山水诗具有明丽清新的艺术风格,但这种自然的诗风却是通过精雕细刻得来的。他的诗雕琢过多、形容过多以及由此而造成繁冗堆砌、语言晦涩。而陶渊明的诗多取材田园风光、平常生活,运用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直率地写出,这就使人感到自然、亲切,情感真挚,没有任何人工雕琢的痕迹,引导读者去体味其中悠然冲淡的情致,走进诗人所营造的意境中去。他善于提炼日常生活口语入诗,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也常用比喻、象征、寄托等手法,即使使用典故也是俗语化。

(16)、首先,陶渊明的诗歌从宏观上分为两类,虽然后者在参考书目上所占篇幅不多,但也是他不容忽略的一类。部分院校会直接以这个考点来命题,故答题的时候注意不要遗漏。复习到这个阶段,大家应该对这种比较特殊的知识点有相当的敏感度。

(17)、这两句说的是这里边有人生的真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

(18)、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

(19)、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墟曲中一作:墟曲人)

(20)、我愿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依着愚拙的心性回家耕种田园。

4、陶渊明的诗歌代表作和散文代表作

(1)、陶渊明(约365427),东晋文学家。字符亮,一说名潜,字渊明,号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出生于没落的仕宦家庭,29岁时双亲相继过世,家道中落。曾任江州祭酒,但由于忍受不了俗吏事务,不久便自动辞归,躬耕自给。以后又屡官屡辞。晋安帝义熙元年(405),出仕彭泽令,仅80余日,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去职。从此远离官场,长归田园,至死未仕。陶渊明工诗能文,尤以诗著。有《陶渊明集》传世。

(2)、这首诗大约作于公元四一七年,即诗人归田后的第十二年,正值东晋灭亡前夕。作者感慨甚多,借饮酒来抒情写志。

(3)、李白《九日登山》:渊明归去来,不与世相逐。为无杯中物,遂偶本州牧。因招白衣人,笑酌黄花菊。

(4)、陶渊明设想自己死后情景,拟此三诗,此诗为第三首。后四句道出了他对生死的豁达。视死亡如托体于山,这就不难懂他的乐天安命顺其自然了。在他身上总能看到庄子的影子,只不过庄子是太不近人情的哲学家,而陶渊明则是一位想得开、说得出且做得来的诗人。

(5)、日落之后各类生物都已歇息,归鸟向林欢快鸣。

(6)、《桃花源记》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之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

(7)、结构安排严谨周密,散体序文重在叙述,韵文辞赋则全力抒情,二者各司其职,成“双美”之势。

(8)、“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是全诗的总结,诗人从大自然里得到了许多启示,领会到人生之真谛,正欲用语言表达出来,却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来表达,正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境,其中的滋味,就留给读者自己品味了。

(9)、陈寅恪先生专门对此诗逐一阐释,得出结论是陶渊明信奉着“委运任化的新自然说”,基于他的这一哲学观,后代学者多能继续研究有所创获。陶渊明确实给时人一种新的活法,确实活出了与世俗生活和解的方式,平淡中有绮丽,苦闷中有快乐。庄子说“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达命之情者,不务命之所无奈何!”盖应如此!

(10)、《唐诗里藏着故事》收录二十四位唐代名家,上百首经典名篇。每一位诗人的背后都有丰富的历史故事;诗篇的产生,诗人生活的情景,唐代的田园山水……诗中有史,史中有诗,轻松阅读,让唐诗铭记于心,受用终生。

(11)、绕房宅方圆有十余亩地,还有那茅屋草舍八九间。榆树柳树成荫遮盖了后屋檐,桃树李树整齐的栽种在屋前。

(12)、耕作之余不时到田里,把草拨开,和农民随意交往。

(13)、陶渊明从29岁起开始出仕,任官十三年,一直厌恶官场,向往田园。他在义熙元年41岁时,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泽令即辞官回家。以后再也没有出来做官。

(14)、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15)、陶渊明的咏怀诗、咏史诗,继承阮籍和左思的传统,围绕着出仕和归隐的矛盾,表现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以及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也曲折地暴露了社会政治的黑暗。《杂诗》、《读山海经》等组诗中的大部分作品都属于这一类。《杂诗》第二首(白日沦西河),写他有志难酬的悲愤,说明诗人在隐居中内心仍然苦闷。又如《读山海经》的第十首(精卫衔微木),歌颂精卫和刑天的复仇精神,正是诗人自己疾恶抗暴的感情的表现。

(16)、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17)、世界文学名言50句,一生至少要读一次,践行做到是重点!

(18)、陶渊明总是让人联想到菊花。他的诗也符合菊花淡然的风格。这首主要写赏菊与饮酒,诗人完全沉醉其中,忘却了尘世,摆脱了忧愁,逍遥闲适,自得其乐。对菊饮酒,啸歌采菊,自是人生之至乐。

(19)、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20)、经常涉足偏僻村落,拨开草丛相互来往。相见不谈世俗之事,只说田园桑麻生长。

5、陶渊明的诗歌代表作品

(1)、译文:衰荣没有固定在,彼此相互的。邵先生瓜田中,难道像东陵时!寒暑有代谢,人的思想总是这样。乐观的人明白他会,我将不再怀疑。忽然给一杯酒,日夕畅饮着。

(2)、《归园田居》:《归园田居》是晋宋时期文学家陶渊明的组诗作品,共五首(一本作六首)。第一首诗从对官场生活的强烈厌倦,写到田园风光的美好动人,农村生活的舒心愉快,流露了一种如释重负的心情,表达了对自然和自由的热爱。

(3)、陈寅恪先生专门对此诗逐一阐释,得出结论是陶渊明信奉着“委运任化的新自然说”,基于他的这一哲学观,后代学者多能继续研究有所创获。陶渊明确实给时人一种新的活法,确实活出了与世俗生活和解的方式,平淡中有绮丽,苦闷中有快乐。庄子说“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达命之情者,不务命之所无奈何!”盖应如此!

(4)、生命随风飘转,人生历尽了艰难,人们都已不再是最初的样子了。

(5)、他的诗是一种新的开创,将日常生活诗化,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重要的意义和久而弥淳的诗味,在他以前屈原、曹操、曹植、阮籍、陆机等都着重于关于国家政治的题材,陶着重写普普通通的生活,用家常话写常事,写得诗意盎然。

(6)、将房屋建造在人来人往的地方,却不会受到世俗交往的喧扰。

(7)、孟浩然《仲夏归汉南寄京邑旧游》:赏读《高士传》,最嘉陶征君,目耽田园趣,自谓羲皇人。

(8)、田园诗所歌咏的是个人悠闲的生活,没有充分揭示农村的矛盾,这是其不足之处,但以田园的美好对比官场的丑恶,是有积极意义的。

(9)、我在南山下种植豆子,地里野草茂盛豆苗稀疏。清晨早起下地铲除杂草,夜幕降临披着月光才回家。

(10)、阳休之《陶集序录》:余览陶潜之文,辞采虽未优,而往往有奇绝异语,放逸之致,栖托仍高。

(11)、笼子里的鸟儿怀念以前生活的森林,池子里的鱼儿思念原来嬉戏的深潭。我愿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依着愚拙的心性回家耕种田园。

(12)、表达了作者“宁固穷以济意,不委曲而累己”,决心保持高尚的道德与纯朴的节操而远离尘俗之网的思想。全赋情理并茂,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13)、在陶渊明看来,人不仅是在社会、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存在的,而且,甚至更重要的,每一个个体生命作为独立的精神主体,都直接面对整个自然和宇宙而存在。

(14)、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15)、前行迷失我旧途,顺应自然或可通。既然醒悟应归去,当心鸟尽弃良弓。

(16)、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17)、答:陶渊明、谢灵运诗歌都是山水田园诗歌的代表,取得了很高的成就,然而二者有明显存在差异。陶渊明、谢灵运诗歌的不同主要表现为:

(18)、《拟挽歌辞》共有三首,陶渊明设想自己死后情景,拟此三诗,此诗为第三首。后四句道出了他对生死的豁达。视死亡如托体于山,这就不难懂他的乐天安命顺其自然了。陶渊明受道家思想影响很大,在他身上总能看到庄子的影子,只不过庄子是太不近人情的哲学家,而陶渊明则是一位想得开、说得出且做得来的诗人。

(19)、上前向在这里打柴的人打听:这里过去的居民迁往何处了。

(20)、傍晚时分南山景致甚佳,雾气峰间缭绕,飞鸟结伴而还。

(1)、张戒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景物在目前,而非至闲至静之中,则不能到,此味不可及也。”

(2)、榆树、柳树遮掩着后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堂前。

(3)、柳宗元(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祖籍河东郡(今山西运城永济)人,北魏侍中济阴公柳庆七世孙,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

(4)、我生活的世界就是梦幻一样,又何必被俗世的尘嚣羁绊住脚步呢。

(5)、离开山川湖泽而去做官已经很久了,今天有广阔无边的林野乐趣。

(6)、人生在世就如无根之木、无蒂之花,又好似大路上随风飘转的尘土。

(7)、颜延之《陶徵士诔》:居备勤俭,躬兼贫病。人否其忧,孑然其命。隐约就闲,迁延辞聘。非直也明,是惟道性。纠缠斡流,冥漠报施。孰云与仁?实疑明智。谓天盖高,胡愆斯义?履信曷凭?思顺何置?年在中身,疢维痁疾。视死如归,临凶若吉。药剂弗尝,祷祀非恤。傃幽告终,怀和长毕。 

(8)、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9)、居住在僻静的村巷中远离喧嚣,即使是老朋友驾车探望也掉头回去。

(10)、“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中的“心远”是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 

(11)、有客有客。爰来宦止。秉直司聪。惠于百里。飧胜如归。聆善若始。匪惟也谐。屡有良游。载言载眺。以写我忧。放欢一遇。既醉还休。实欣心期。方从我游。

(12)、陶诗的内容大都是表现隐逸的思想和生活。他的诗可分为两大类,一是田园诗,一类是咏怀、咏史诗。陶渊明的田园诗多方面地描写了农村的景色和农村的生活,按它的内容又可分成四个方面。 

(13)、陶渊明的成就:开拓了新的诗歌领域——田园诗

(14)、门庭里没有世俗琐杂的事情烦扰,空房中有的是空闲的时间。

(15)、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分辨清楚,却已忘了怎样表达。

(16)、清晨早起下地铲除杂草,夜幕降临披着月光才回家。

(17)、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

(18)、首四句写身居“人境”而精神超脱世俗的虚静忘世态。

(19)、这是陶渊明的代表作,诗中各种美好的意象:鸟、鱼、南野、草屋、榆柳、桃李、远村、烟、狗吠、鸡鸣……娓娓道来,生趣盎然。岂不知天天闻此、观此是何等单调无聊!有幸悟出此中真谛非诗人莫属。这才真的算是“诗意的栖居”!

(20)、而诗的中间四句,陶渊明则告诉了我们对于生活中会碰到的欢乐,一定不要错过,要抓住机会,尽情享受。“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既然人终究不是原来的那个自我,又何必在乎是否有骨肉之情呢,都应该是兄弟。这两句反映了陶渊明在战争年代,对和平的一种渴望。

(1)、陶渊明的诗文,重在抒情和言志。他的语言,看似质朴,实则奇丽。在平淡醇美的诗句中,蕴含着炽热的感情和浓郁的生活气息。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五首,是田园诗的精品或极品。其中《少无适俗韵》,编在中学生的语文课本中。诗的抒情沁人心脾;诗的写景,豁人耳目。读过后叫人终生难忘。什么时候读,都是一种美的享受。

(2)、    陶渊明作品的语言平淡,但这平淡是把深厚的感情和丰富的思想用朴素平易的语言表达出来;表意易读懂,其内涵还需细细品味,但又富有情致和趣味。如农家口语,但塑造出来的艺术形象却生动鲜明。     苏轼云:“渊明诗初视若散缓,熟读有奇趣。如嗳嗳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又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大率才高意远,则所寓得奇妙,遂能如此,如大匠运斤,无斧凿痕,不知者则疲精力,至死不悟。”体现出“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王安石语)的巧妙构思。

(3)、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4)、来到这个世界上的都应该成为兄弟,又何必在乎骨肉之亲呢?遇到高兴的事就应当作乐,有酒就要邀请近邻一起畅饮。

(5)、请点击文章标题下面的“德馨”进行关注,谢谢!

(6)、元好问论陶诗“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此诗可见其对友人情谊的质朴,而凝字练句可谓真淳:“飘飘西来风,悠悠东去云。”行云流水、潇洒自然!如此为诗,可谓绝唱。

(7)、这种哲学可以称为“自然哲学”,它既包含自耕自食、俭朴寡欲的生活方式,又深化为人的生命与自然的统一和谐。

(8)、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9)、谢灵运的山水诗是通过诗里的山水,将虚寂的理融入生意盎然的景中,用诉诸人们感官的景物去启示人们的悟道,表现出“超以象化”的理,具有一种玄趣。他的诗文大都是一半写景,一半谈玄。陶渊明的诗歌意象看似平淡无奇,然却创造了高远拔俗的艺术境界。其诗的主旨在于写意,在于表达自己的心志、情趣和人生体悟,而写景、叙事只是为意造境。陶诗的许多作品达到了物我合—、主客融合的浑然天成的艺术境界,做到情、景、理的交融统一。

(10)、诗末两句,诗人言自己的从大自然的美景中领悟到了人生的意趣,表露了纯洁自然的恬淡心情。

(11)、陶渊明的散文、辞赋也很出色,其中不乏名篇佳作,如《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闲情赋》、《五柳先生传》等,文约意丰,飘逸出尘,一直为人们所传诵。

(12)、诗中表达诗人心境高远、自由闲适、恬淡惬意的词语是“    ”和“   ”。(2分)

(13)、长久地困在笼子里面,总算又能够返回到大自然了。

(14)、为何处人境而无车马喧的烦恼?因为“心远地自偏”,只要内心能远远地摆脱世俗的束缚,那么即使处于喧闹的环境里,也如同居于僻静之地。

(15)、赋:《归去来兮辞》《感士不遇赋》《闲情赋》

(16)、译文:南山坡下有我的豆子地,地里杂草丛生,豆苗却长得很稀。早晨天亮就起来到田里锄草,晚上披着月光扛着锄头回家歇息。高高的草木覆盖了狭窄的田间小路,露水打湿了我的衣裳。衣裳湿了倒不重要,只要不违背我的初衷就行了。

(17)、它的意思是说,归隐田园后,我时常在自己的庭院中采撷菊花,偶然抬头还能看到庐山的绝妙胜景。那么具体是什么胜景呢?即后面的“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日暮时分浮绕山间的雾气若有若无,成群的鸟儿结伴而飞,归向山林。从今天看来,陶渊明这里描绘的景色并不难见,自然是美的。

(18)、谢灵运山水诗非常重视对形式格局的精心推敲,表现手法惯用“叙事——写景——说理”的结构,对山水景物的声、光、色都有生动的描绘,他能注意到诗中描写之画面的色彩和谐与明暗对比。而陶诗较为随性,重视表达的流畅、直白。

(19)、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20)、应当趁年富力强之时勉励自己努力奋斗,光阴流逝,并不等待人。

(1)、译文:乡居少与世俗交游,僻巷少有车马来往。白天依旧柴门紧闭,心地纯净断绝俗想。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